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(简称“综改自考”)是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中的一次重要改革,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,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目标的适应性。具体来说,综改自考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:

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:

对自考本科专业和专科专业的结构进行调整,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。

引入学分制和选修课:

进一步加大对本科、专科的结构调整,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选修课、互认课的试点,扩大选修课的比例,给考生更多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。

加强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课程互认:

扩大自考的兼容性和包容性,努力搭建高等教育立交桥。

学习途径和环境:

自考本科试点与自学考试并不相同,学习途径和环境也有所不同。自考本科试点通常是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和学习,享受大学的高等教育。

考试科目数量:

自考本科试点将规定的考试课程科目中的1/3拿出来,由主办院校自行命题、评卷出成绩,只有2/3的课程科目是由省考试院统一命题,统一评卷,并最后出成绩。

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增强自考教育的灵活性和自主性,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,使自考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