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后,学校所承担的责任主要取决于多个因素,包括学校是否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、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。以下是对学校责任的具体分析:

直接责任:

如果学校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,例如校舍倒塌、设施损坏等,学校需要承担直接责任。

间接责任:

如果学校未尽到教育和管理职责,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损害,学校需要承担间接责任。这种责任通常表现为赔偿责任,即学校需要对学生的损害进行经济赔偿。

补充责任:

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第三人伤害,且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,学校需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。学校承担补充责任后,可以向第三人追偿。

教育和管理职责:

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,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如果学校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,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安全事故,学校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。

事故原因:

如果事故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或者第三人原因导致的,且学校已经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,那么学校不需要承担责任。

法律法规:

根据《民法典》的规定,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、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,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;但是,能够证明尽到教育、管理职责的,不承担侵权责任。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如果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、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,且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、管理职责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
综上所述,学校在学生安全事故中的责任是多方面的,既包括直接责任也包括间接责任,具体责任的大小和承担方式需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、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履行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综合判定。如果学校未尽到教育和管理职责,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