臭氧层破坏是指 高空25千米附近臭氧密集层中臭氧被损耗、破坏而稀薄的现象。臭氧层位于地球的高层大气中,主要起到阻挡紫外线辐射的功能,能够吸收太阳紫外辐射,给地球提供防护紫外线的屏蔽,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,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。

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氟利昂类物质(如四氟化碳、二氟化碳等)排放。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上升到臭氧层顶部,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释放出氯原子,氯原子与臭氧发生反应,将臭氧分解为氧气,从而破坏臭氧层。

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危害,包括:

健康危害:

过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,会增加皮肤癌和眼部损伤(如白内障)的风险,同时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,使人更容易患病。

环境危害:

臭氧层破坏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,导致产量减少和作物质量下降,同时也会影响水生生态系统。

气候变化:

臭氧层破坏还会导致地球气温升高,两极冰山融化,危及人类生存。

为了应对臭氧层破坏,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如《蒙特利尔议定书》及其修正案的签订,各国承诺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