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台山文殊大殿主要有以下特点:
建筑特色
文殊大殿是五台山台怀中心区最大的殿宇,面宽五间,进深三间,重檐九脊歇山顶,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。
殿顶为重檐九脊歇山顶,正脊设葫芦,鸱吻;垂脊有滴水,兽头,显示出建筑中较高的等级。
下檐的镏金斗拱显得金碧辉煌,整体巍峨壮观。
塑像与装饰
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,高近十米,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。
文殊菩萨的面部为乳白色,而非金黄色,肩膀两边伸出了肩花,花上还放置了经书和智慧剑,文殊坐骑是卧在莲花上,而不是站立砖台。
殿壁上塑造了五百罗汉渡江的故事,这一长48米,高6.8米,面积为326.4平方米的彩色悬塑,反映了罗汉在峻岭间的千姿百态。
历史与文化
大文殊殿建于明弘治二年(1489年),由铁林果禅师主持修建。
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庙。
殿前古木参天,石碑如林,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。
其他信息
文殊殿内还设有“开花见佛”活动机关装置,用寺院内的一棵“圣树”做成,成为五台山十分有名的景点。
殊像寺的文殊殿内供有高9.87米的彩塑文殊菩萨骑狻猊,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庙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。
这些特点使得五台山文殊大殿成为五台山的重要佛教圣地,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