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费师范生是指 由国家实施的一种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。以下是关于公费师范生的详细解释:
政策背景
2007年5月,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,由中央财政实行“两免一补”(免学费、住宿费,并发放生活补贴),要求毕业后定向到中小学任教,保证“有编有岗”。
2018年3月,《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(2018-2022年)》将“免费师范生”改称为“公费师范生”。
培养方式
公费师范生分为两类:一类是部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(国家公费师范生),另一类是省属公费师范生。
国家公费师范生由北京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面向师范专业本科生实行,国家承担在校期间学费、住宿费并给予生活费补助。
省属公费师范生由省财政承担其在校期间学费、住宿费并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,学生按照约定履行相关义务。
报考条件
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在各地都安排提前批次录取,凡是达到以下三条的毕业生都可以自愿报考:
1. 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,达到部属师大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;
2. 符合《教育部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》,热爱教育事业,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;
3. 身体健康,符合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》的有关规定。
就业与待遇
公费师范生在校期间享受学费、住宿费全免及生活补助的待遇。
毕业后必须按照约定到指定的中小学任教,有编制也有岗位,但要履行一定的服务期限。
政策意义
国家推出这个政策,是希望鼓励更多优秀的同学投身教育事业,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,让教育资源分配得更均衡。
公费师范生作为一种特殊的招生类别,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众多有志于教育事业的学子,不仅在校期间享受优惠待遇,而且在毕业后还能直接获得稳定的工作岗位。
综上所述,公费师范生是一种由国家提供全额资助的师范生培养计划,旨在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教师,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。